义乌工商职院在办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不断创新,打造出契合时代特征、别具义乌韵味与校本特色的精神共富品牌。
共筑红色根脉,打造义乌人的望道家园
“义乌地方不大,桥却不少,一座座桥就是纽带,联结着这座城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三座我心中义乌的桥。”虞静芸是义乌工商职院思政课教师,也是义乌望道行宣讲团核心成员,她每年在给青年大学生宣讲的同时,还走进市场、社区、农村,为义乌市民送上“精神大餐”。她查阅大量资料,凝练了一篇《“桥”见义乌》的宣讲稿,通过讲述致富桥、连心桥、开放桥的故事,立足义乌当地特色,讲述义乌城市的繁荣发展。
虞静芸老师作宣讲
在义乌工商职院,像虞静芸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钱金杭老师的微型党课《“数”说义乌》是各乡镇街道的“香饽饽”,常常受邀在主题党日上进行宣讲。“钱老师讲得特别接地气,党课里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大家听了反响都特别好。”鸡鸣山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工商职院老师讲课在社区特别受欢迎。
钱金杭老师作宣讲
近年来,义乌工商职院围绕义乌发展,深挖义乌发展背后的故事,先后成立了义乌文化研究所、陈望道研究所,以打造望道精神宣讲团、建立陈望道故居思政课实践基地、编《陈望道》舞台剧等形式,积极传播望道精神,深受义乌市民的喜爱。
“望道行”实践教学中心
青春助力银龄,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助老号召,义乌工商职院主动对接义乌市妇联、科协,推动“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培育基地落户学校,完成了智慧助老服务团队组建、智慧助老课程打造、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需求问卷调研等工作。
“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团队
2021年4月开始,学校组建的“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团队先后奔赴义乌市各镇街,为近8000名村居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高频使用场景操作指导和防诈骗知识宣传,助力老年人群体跨越“数字鸿沟”,顺利搭上智能技术快车,尽享智慧生活。在帮扶过程中,“智慧小囡”们还详细记录了老年学员们的需求,并将其设计在课程教学中,通过一对一指导服务,针对微信、相机、健康码、导航等常用软件的使用,为老人答疑解惑,帮助老人掌握出行、就医等基本生活技能。
“青春助力银龄,共越数字鸿沟”帮扶活动深受老年朋友们喜爱,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优质教育培训项目,成功入围浙江省高校“三为”实践活动“最佳案例”。为了更好地辐射成效,义乌工商职院还组织引导大学生利用寒假返乡时间走到老年人身边,耐心细致为老人们提供智能手机常用软件的使用指导和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要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义乌工商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完善智慧小囡服务体系,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更多借鉴。
参与志愿服务,助力提升城市发展温度
义乌是一个展会大市,全年会有各大展会,从事志愿者服务需要大量时间与精力,如何平衡志愿者服务与学业的关系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在此方面,义乌工商职院除设立专业实践周外,还将志愿者活动作为提升大学生素质、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举措。学校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个人成长学分体系,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准予其替代相关实践课程的学分。
该校各二级爱游戏官方网站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外语外贸爱游戏官方网站利用多语种的语言优势组建“红语”志愿团队,参与各大展会的语言服务;国际教育爱游戏官方网站组织“国际有爱”志愿小分队,来自俄罗斯、泰国、韩国、埃及等国留学生活跃在义乌各大展会现场,发挥精通外语、熟悉中文的优势,提供小语种翻译、外籍客商引导等志愿服务;建筑工程爱游戏官方网站参与“免费午餐”特色社会公益活动,连续十二年开展“冬季暖心”捐衣活动,已为西部地区捐赠近一万件衣物。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938727744214862864&cdn